搜尋

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關稅 恐是把雙面刃

歐洲聯盟擬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BEV)加徵暫時性反補貼關稅,理由是中國電動車受政府補貼進行不正當低價銷售。然而,歐盟進口的中國電動車中,有六成實際上是美國特斯拉和法國雷諾等歐美廠商的產品。

歐盟執委會於12日宣布,此次關稅將影響幾家主要中國汽車企業。比亞迪(BYD)將被加徵17.4%的關稅;吉利汽車20%;上海汽車集團因配合調查度低,將面臨最高達38.1%的關稅。未被抽樣但參與調查的製造商將被徵收21%的關稅,這也包括了特斯拉等歐美廠商。特斯拉若能提出合理申請,有望獲得單獨計算的稅率。

公告顯示,若無法透過對話解決關於中國電動車獲得過度補貼的問題,自7月4日起將正式加徵關税。

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2023年歐盟銷售的電動車中約有20%是從中國進口的,銷售額達110億歐元。歐洲是中國電動車出口的最大市場,占比約為40%。

歐洲智庫T&E(運輸與環境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在上海擁有工廠的特斯拉占比最高,達到28%;湖北省的法國雷諾旗下品牌達契亞(Dacia)占20%;遼寧省的德國寶馬等車廠占12%。這些歐美品牌合計占中國電動車出口歐洲市場的60%。

歐盟的這項新政策不僅會削弱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的歐美大型廠商的競爭力,更可能引發中國政府的報復。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共計120.3萬輛,其中特斯拉占約29%。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曉紅指出,約3至4成出口歐洲的電動車是特斯拉產品,歐洲汽車品牌占約2成,中國自主品牌則不到一半。她認為,如果歐盟對中國出口的電動車加徵關稅,將造成雙方皆輸的局面,實際上制約了很多歐美品牌。

T&E的數據進一步顯示,2023年在歐盟銷售的中國品牌電動車中,上汽集團旗下的MG占25%,排名第一;吉利汽車與富豪創立的極星占7%;比亞迪排名第三,占4%。

儘管上汽集團可能被徵收38.1%的高額關稅,但該集團在泰國和印度設有工廠,能夠迅速調整供應鏈,以規避歐盟的關稅。此外,吉利在歐洲已有生產基地,比亞迪也在匈牙利設廠,顯示他們已有應對之策。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