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掌握「鹹早慢走」原則 營養師:正餐後吃反而好

湯圓

農曆1月15日是元宵節,俗稱「小過年」,是農曆新年過後第一個月圓的日子,許多人都會吃元宵或湯圓來慶團圓。但不論元宵或湯圓,從麵皮到餡料多是高熱量的炸彈食材,台灣營養師李立慈提醒,可把握「鹹早慢走」的原則:

「鹹」是指鹹食,因為通常鹹湯圓或元宵在烹飪過程中,會加入蛋白質與蔬菜類食物,較能達到均衡飲食與平穩血糖的效果。

「早」則是盡量早點吃,如果當天已經決定要吃,因為多數人都是早上較忙碌,白天把高熱量、高油脂、高甜的東西吃完,對身體健康較好,李立慈建議,建議可在午餐後先吃,避免等到晚餐後休息一段時間,快睡覺才吃,反而會導致血糖飆高、消化不良。

至於「慢、走」,李立慈表示,元宵、糯米不好消化或咀嚼,一定要慢慢吃,且萬一沒有煮熟也能立刻發現,吃完後有時間就多走動,促進消化,也能幫助穩定血糖。

那麼吃一顆元宵要走多久才能消化?李立慈說,如果只有一顆的話,約15分鐘即可,她也提醒糖尿病患者,有吃湯圓或元宵時,正餐的飯量就要減少,例如原本預計吃2顆芝麻湯圓,該餐的飯量就要從一碗減為半碗,本來吃半碗的就建議該餐不吃飯,且最好再正餐後吃,比較能讓該餐的蔬菜、蛋白質接著平穩血糖,否則過了2至3小時才吃,食物都消化掉了,再吃元宵或湯圓,血糖就會升高。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