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Jude 兒童研究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的研究人員宣佈推出首個兒童癌症存活資料共享及分析平臺。該平台整合了有關全基因組定序、治療暴露及治療結果的資料,建立了首個涵蓋來自 7,700 多名兒童癌症倖存者 4 億份基因變異資料的研究系統。
該平臺屬於 St. Jude Cloud 系統,免費向公眾開放使用。過去 61 年間,St. Jude 所進行的研究對提高兒童癌症存活率具有重要意義。如今,美國癌症患兒確診後的五年存活率約為 85%。
雖然癌症倖存者越來越多,但他們仍面臨一系列與癌症或癌症治療相關的健康問題,例如早逝、器官功能障礙、繼發性癌症、社會心理挑戰等。透過研究兒童癌症倖存者這個特殊族群,研究人員可瞭解如何為癌症患兒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並在後續提供定期篩檢與支持,避免造成不良後果。
文章共同作者、St. Jude 計算生物學部門的 Jinghui Zhang 張盡暉博士表示:「使用者只需輕鬆點擊一下,就能在這個平臺上獲得新發現。」她還指出:「在過去,下載、分析、整理、總結資料可能要耗費數週時間,而現在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
基於該平台資料取得的新發現包括:
● 從數十年前開始,鉑金類化療就被用於癌症治療,且目前已知此類化療會造成聽力損傷。但該平台的資料顯示,並非所有類型的鉑金類化療都會造成相同程度的傷害。
● 基因突變與非裔癌症倖存者日後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增加有關。
● 心理健康、年齡與截肢之間發現了新的關聯:截肢時年齡較大(即青少年時期而非兒童時期)的患者能更好地應對心理健康問題。
來自 St. Jude 計算生物學部門的周鑫博士稱:「該平臺擁有五億個臨床資料點,上百兆位元組的基因資料,並且還提供了動態互動式可視化分析功能。」
「我們所做的不僅是分享資料,」St. Jude 流行病與癌症控制部門的 Yutaka Yasui 博士表示,「更是在促進資料分析與資料可視化,讓所有人都可以免費使用。對於癌症倖存者而言,這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美國每年確診兒童癌症的人數約 15,000人,其中最常見的癌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腦瘤。然而,兒童癌症的類型遠不止於此,總共有超過 100 種。
St. Jude 由黎巴嫩二代移民丹尼·托馬斯 (Denny Thomas)於 1962 年在田納西州的曼菲斯成立,為全球罹患重病的兒童提供醫療服務,無論他們的種族、民族、信仰或財力如何。今年 10 月,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連續第 17 年獲《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評為「美國十大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