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促使各大產品競爭加速。不過,隨著AI技術的普及,許多文科生正感受到遭技術取代的焦慮,部分人已開始意識到自己面臨的職位競爭壓力。
台媒《中央社》報導,目前包括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政務服務系統,已開始引入DeepSeek技術,尤其應用於公務員公文寫作、便民服務、政策解讀等領域。隨著AI公務員的出現,以整理文字為主的工作,正面臨來自AI的競爭衝擊。
根據報導,一名曾於2023年在上海兼職為一家線上藝術書店擔任編輯助的中國籍李小姐,負責撰寫關於書籍的介紹並發佈在書店的微信公眾號上。文章旨在促進書籍銷售,每篇文章的酬勞為人民幣60元(約8美元),每天需要撰寫兩篇,每篇至少花費一小時。然而,8個月後,李小姐見銷售額未提升,微薄薪資難以維持生計,因此選擇辭職。
報導指出,李小姐受訪時表示,自2月中旬起,前老闆開始使用DeepSeek的AI產品來撰寫書籍介紹,僅用1分鐘完成,文章點閱量竟達到10萬人次點閱。李小姐得知此消息後表示,「感覺自己價值感降低,切認為自己受到人身攻擊」,並認為,文字寫作技能變得毫無價值可言。
然而,從李小姐與前老闆的對話中提及,雖然AI撰寫的文章擁有高點閱率,但實際上並未有效推動銷售。李小姐認為,她與AI的區別在於,她能夠理解這家書店的讀者群,並根據目標讀者的需求調整內容,還會將文章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從而接觸到更多潛在客戶,並指出,AI雖然能夠理解客戶需求,但仍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相處」與適應。
另據中國媒體《揚子晚報》近日報導,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苗懷明對此現象表示,雖然AI對文科的衝擊尚未達到極端,但若文科領域中某些專業僅停留在技術操作層面,缺乏個性和深度等創造性元素,確實可能會被AI取代。他強調,AI的出現有助於推動文科領域擺脫平庸,向更具深度和創造力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