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總統約翰尼斯(Klaus Iohannis)週一(2月10日)宣布請辭,結束延長的「過渡總統」任期。這一決定源於去年總統大選因俄羅斯疑似介選遭到最高法院裁定無效,引發政治風暴。
去年12月,羅馬尼亞憲法法院認定俄羅斯干預大選,導致首輪投票結果無效,並撤銷選舉結果。原本在選舉中意外勝出的極右翼候選人因此無法上任,而約翰尼斯的任期被迫延長,直至新總統選出。然而,這一過渡性安排遭到在野勢力的強烈質疑,他們認為約翰尼斯藉機擴權,要求他立即下台。
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羅馬尼亞國會原訂於本週二(2月11日)進行第三次表決,決定是否凍結約翰尼斯的職務。然而,為了避免國家陷入更嚴重的政治危機,約翰尼斯在表決前夕選擇主動請辭。
不過約翰尼斯也在辭職聲明中駁斥有關他「擴權、非法延長任期」的指控,主張他的權力來自憲法,並且在新總統選出後,他本來就會離任。
接任總統職務的將是羅馬尼亞參議院議長、國家自由黨(PNL)黨魁博洛揚(Ilie Bolojan),他將擔任臨時總統,直到5月舉行新一輪大選並選出正式繼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