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強滲透國際組織的手段再度引發外界關注。據法國情資數位媒體《情報在線》(Intelligence Online)報導,中國以國家安全部層級,針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組織實施精密規劃,透過資金支持、建立親中陣線及否決特定提案,試圖強化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地位。
大規模申遺與UNESCO影響力
2024年12月,中國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成功納入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已有44項目登錄,居世界第一。報導指出,大規模申遺是中國國安部策略的一環,旨在鞏固北京在聯合國體系內的領導地位。
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近年成為UNESCO最大的經費提供者,而美國因長期未參與,為北京擴大影響力提供了空間。中國以此為基礎,阻止任何與其歷史記憶或領土主張相悖的提案,並積極推動對自己有利的文化項目。今年中國計畫重啟西藏與新疆遺產相關辯論,但考量敏感性,可能會選擇申請登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降低爭議。
此外,中國透過「獨立文化委員會」遊說其他國家的中國社群參與提案推廣,進一步鞏固其在國際文化舞台的地位。
OECD成為影響力試驗場
儘管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非聯合國體系的一部分,中國國安部仍將其視為測試外部影響力的試驗場。雖然中國尚未加入OECD,但其透過與談判入會國家秘密合作,影響組織決策。根據報導,包括羅馬尼亞、秘魯和印尼等國已與中國達成秘密協議,共同抵制不符北京利益的措施。
中國加大對OECD的遊說力度,同時利用其「關鍵夥伴國」身份檢驗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影響力。法媒分析,北京的最終目的是創造一套不同於西方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並在金磚國家(BRICS+)、一帶一路第二階段等多個框架下推進其國際政策。
全球治理的北京模式
中國的這些行動與其推動的「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密切相關。報導指出,中共深知構建新世界秩序需在國際體系內累積足夠支持,因此利用經濟合作與文化影響拉攏「全球南方」國家,阻止與自身利益衝突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