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二十國集團(G20)領袖高峰會週六(9月9日)起在印度新德里召開,不到一週前,中國卻傳出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缺席,由國務院總理李強代為出席,引來國際社會各種廣泛猜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文解析指出,習近平之所以選擇不參加G20峰會,意味著他對現有全球治理體系幻想可能已經幻滅。
報導指出,G20匯聚了全球主要經濟體,代表全球80%的GDP,中國也曾經將這個平台視為一個相對中立的全球治理空間,積極參與各種國際對話和協商,自2008年首次舉辦以來從未缺席,即使在疫情期間也透過視訊積極與會,2016年時也充分扮演了輪值主席國的角色。
如今,習近平的缺席引發各界猜測和解讀,從他潛在的健康問題和國內的經濟問題,到對東道國印度的冷落都可能是他不參與的原因。
報導則從中國與美國的大國競爭角度分析。稱近年來,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習近平可能認為,G20峰會的參與越來越受到美國及其盟友的主導,半數G20成員是美國的盟友,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號召這些國家採取更強硬的態度來對抗中國,這讓習近平感到此國際論壇所安排的議程對中國越來越懷有敵意。
此外,今年的G20峰會由印度主辦,這也引發了中國的不滿。報導指出,中國對印度近來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日益緊密感到擔憂,特別是在印度加入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後,中國對印度的不信任感增加。有觀察家認為,習近平此次選擇不參加G20峰會,部分原因是他已將印度視為反華陣營,不希望自己的出席為印度的國際地位增色。
相對地,習近平將重心轉向和其他國際組織合作。他今年僅出訪兩次,但這兩次訪問都對他的全球戰略意圖至關重要。其中一次是於3月前往莫斯科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另一次是他參加了南非主辦的金磚峰會(BRICS),金磚峰會更在此次會上宣布接納6個新成員,被習近平稱讚為一項「歷史性」勝利。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經濟學者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表示,習近平希望通過參與金磚國家等國際組織,建立一個替代性的全球治理結構,並在其中發揮領導作用。此外,下個月,中國將主辦「一帶一路」論壇,這是中國希望推動的一項重大國際倡議,預計將有至少90個國家參加。馬格納斯指出,中國透過這些實際的國際互動,向世界上的非主流國家傳達一個重要訊息,即「全球治理的主場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