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解急性疼痛 亂吃恐反害長期疼痛

許多人一覺得身體有疼痛異狀,不論是頭痛、胃痛或生理痛時,都習慣先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但一項新研究發現,這可能是不明智的行為。

這項研究刊登於《科學轉化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研究指出,儘管類固醇與NSAIDs(非類固醕消炎藥)等止痛藥物可以立即紓解急性疼痛,但卻會導致長期的慢性疼痛,因為發炎反應有助修復受損組織,干預發炎反應會延長組織修復的時間,從而導致慢性疼痛。

此外,醫學界也警告,過量使用市售兩大類止痛藥,可能會傷及肝腎功能。據悉,常見的止痛藥包含:中樞止痛藥(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和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s)。

中樞止痛藥

大部分的綜合感冒藥、感冒藥水及退燒藥含有乙醯胺酚類成分,主要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前列腺素合成,具有退燒、止痛作用,但服用過量時,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損傷。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常見的阿斯匹靈(Aspirin)及布洛芬(Ibuprofen)就屬於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這種藥是透過抑制體內的環氧化酶 (Cyclooxygenase),進而導致前列腺素之合成降低,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不過該類藥品可能有腸胃道的副作用,所以本身有腸胃道問題,或是想服用止痛藥來治療胃痛的民眾,應避免使用這類型的止痛藥。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