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滿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快思慢想》作家Daniel Kahnem逝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於週三(3月27日)去世,享壽90歲。

康納曼和已故友人特沃斯基(Amos Tversky)顛覆經濟領域的傳統假設,以為人類總會理性行事,並將自己利益擺在優先地位。這兩位出生以色列的心理學家所做的實驗表明,當人面對複雜情況時,他們通常會依賴經驗法則,也可能因此表現出非理性的行為。

康納曼和特沃斯基論述的見解,後來廣泛應用於心理學和經濟學以外領域,包括法律、市場營銷、政府、投資管理,甚至是重大基礎設施的規畫。

兩位學者發現,人會依據少量數據來推斷模式和機率,並不了解隨機性的作用,例如,將基金經理人連續多年擊敗股市的的能耐歸因於本事,殊不知其中運氣的作用。他們還發現,投資人對損失的感受往往比獲利強烈。

康納曼於2002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只可惜特沃斯基早已於1996年過世,無緣共享殊榮。不過,康納曼是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對自己被歸類經濟學家感到不悅。

康納曼倒是因他2011年出版的《快思慢想》,多了暢銷書作家的頭銜。本書總結他和特沃斯基的研究並讓此觀點得以廣傳,即人都受到兩套思考模式所引導:「快思」,即快速且直覺的思維方式,以及「慢想」,即更深思熟慮的思維方式。

快思慢想在說什麼?

該書將思維歸納為兩個系統:系統1(System 1)和系統2(System 2)。

系統1運作直覺且自動化,舉例來說,我們開車時或在交談中迅速回憶年齡時,就是在運用系統1,這個系統讓我們能夠快速地做出反應。然而,這種快速思考在必須做出關鍵決策時可能不那麼有益,因為我們可能會因為過於忙碌、疲憊或壓力大時,而沒有進行深思熟慮,導致決策質量下降。

相較之下,系統2則是使用問題解決和專注力來進行思考的模式,比如當我們計算數學問題或填寫稅單時,我們就是在運用系統2。這種緩慢且需要意識努力的思考過程,最適合在我們具有自我控制、專注力和集中精神時活躍。

該書強調人們需要結合這兩種思考模式來形成信念和價值觀,並通過書中所介紹的行為經濟學原則,學習如何在高風險的情況下思考和避免犯錯。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