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於台灣時間5月18日晚間公布了對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的專訪,即將在5月20日卸任的蔡英文在採訪中表示,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不是唯一,台灣有許多可以直接互動、相互扶持的國際友人,必須管理與許多不同國家的關係。
BBC駐台北記者傅東飛(Rupert Wingfield-Hayes)過去幾週貼身採訪蔡英文,他認為,如今的台灣與他1990年代在台求學時有很大不同,他也詢問蔡英文對台灣的諸多改變有何看法與最滿意之處,蔡英文人為最滿意的是台灣更加國際化了。
兩岸局勢與國防支出
報導指出,國際持續對兩岸關係高度關注,有意見認為,台灣將國防預算提升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約2.5%還是不夠,應拉高至3%以上,才得以應對中國威脅。對此蔡英文表示,台灣去年對國防的投資規模前所未見,只要有需求、台灣必將繼續增加,但現在該做的是有效運用顯有資金,並以跟得上中國軍力擴張的速度發展台灣軍事能力。
蔡英文在任期間將台灣役男的兵役期由4個月恢復至1年,她坦言有許多年輕人對此有抱怨,但認為這與年輕人是否愛國無關,認為重點在於政府必須確保他們在軍中的時間不會被白白浪費,「我們有義務提供他們最好的裝備和訓練,讓他們可以保護自己、保衛國家」。
面中方的安全威脅,蔡英文指出,台灣的策略重點是盡可能提高對方侵略和奪取台灣的成本,因此台灣持續強化自身軍事能力,並也持續與區域內友人合作、形成集體嚇阻。她也指出,台灣不能排除任何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但區域內各方集體的努力已對中國形成軍事和經濟壓力。
蔡英文也喊話北京政府,戰爭恐讓中國的經濟發展倒退數年、甚至數十年,因此中國領導人有必要思考:「到底是拿下台灣、或是持續發展經濟和社會重要?」
佩洛西訪台引發爭議
美國前聯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曾在2022年8月訪台,當時中方對此反應激烈,並首次發射飛彈越過台灣上空,引發部分台灣民眾的恐慌與國際關注,佩洛西的訪台行及蔡政府當初同意訪問行程的決定也成為爭議焦點。
對此,蔡英文仍對佩洛西的訪問正面評價,認為在台灣長期被國際孤立的情況下,需要朋友、需要有人前來台灣表達關心,並認為無論是誰當總統,都無法對這樣的訪問說不。
不過,蔡英文也坦言,這類訪問有一定風險,而政府有責任管控風險。他強調,當時幕後有許多溝通和外交工作,以盡可能減緩兩岸情勢。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俄羅斯在2022年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戰事至今未歇。有分析認為,若俄羅斯在戰爭中取勝,北京當局可能因此受到「鼓勵」、對台灣發動侵略。
在被問到烏克蘭的勝利及西方對烏克蘭的持續支援對台灣來說有多重要時,蔡英文表示,有許多人認為台灣比烏克蘭更具戰略價值,因為台灣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並且佔據了重要的地理位置。蔡英文續指,雖然有意見認為,美國應該將部分資源和援助由烏克蘭轉移到台灣,但台灣仍堅信,各界應堅定支持烏克蘭,「因為對台灣來說,決心最重要」。
蔡英文也強調,台灣不尋求從西方國家減少支援,甚至最終拋棄烏克蘭上來獲得好處,「這不是我們(台灣)的立場,」認為民主政體應全力支持烏克蘭。
蔡英文並指出,台灣生產全球9成的先進晶片、掌握人工智慧(AI)等未來科技的關鍵,相信這對世界來說足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