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中國中止台灣34項蔬果零關稅措施 台方:影響可控

vegetable stand

中國大陸於週三(9月18日)深夜突然宣布,將從本月25日開始停止對台灣15種水果、19種蔬菜及水產品的零關稅優惠措施。此舉可能對台灣農業出口產生影響,但台灣農業部初步評估認為損失有限,影響可控。

國台辦:賴清德當局升高兩岸敵意

中國財政部聲明指出,因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嚴重阻礙兩岸經貿合作,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告,9月25日起停止執行對原產台灣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

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賴清德當局』上台以來,頑固堅持台獨立場,不斷進行謀獨挑釁,升高兩岸敵意對抗,阻礙兩岸交流合作,至今仍單方面限制大陸1000多項農產品輸入,嚴重損害兩岸同胞福祉。國台辦對此表示「強烈支持」。

台灣農業部:影響可控

對此,台灣農業部表示,中國早已片面採取非關稅貿易障礙措施影響台灣農產品出口,損失有限影響可控。

台灣農業部指出,中國自2005年起對台灣15種水果實施零關稅,並於2007年進一步擴大至11種蔬菜和8種水產品。然而,隨著近年來中國逐步對台灣產品採取非關稅貿易障礙措施,包括暫停鳳梨、芒果及蓮霧等進口,台灣出口至中國的零關稅優惠項目已大幅減少。

台灣農業部表示,根據2023年數據,台灣農產品對中國的出口總值為5億美元,其中34種蔬果輸往中國的總額為736萬美元。如果重新徵收關稅,預計約需支付107萬美元。此外,台灣產品輸往中國還面臨其他挑戰,如運輸成本高、通關時間長、加值稅偏高等,這些問題早已影響雙邊貿易。

台灣農業部強調,為應對中國市場的變化,台灣近年來積極拓展其他高消費市場,包括鳳梨出口至澳洲、紐西蘭,以及紅肉紅龍果輸往日本等。,台灣農產品外銷中國以外的市場持續增長,2023年達到43.9億美元,顯示分散市場策略成效顯著。

專家:對台經濟衝擊很大

然而,也有兩岸專家分析,這是第3波對台產品恢復關稅,逐步掏空ECFA早收清單的對台「讓利」,對台經濟衝擊很大。

根據《風傳媒》的報導,第一批宣布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是在2023年12月21日,受波及包括早收清單中的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

第二波產品涵蓋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相關產品稅率恢復到1%~12%。這134項產品輸陸金額,影響出口金額約98億美元,如加計首波中止項目合計近120億美元,占ECFA早收產品出口金額已近8成。

加上第二波主要影響工具機產業中止的134項、這次第三波農產品34項,累計達180項產品被中止關稅減讓,總數約500項的ECFA早收清單,已有超過1/3的產品宣告結束關稅優惠。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