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談「新質生產力」 稱對外開放是題中之義

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近日接受美媒專訪時表示,「新質生產力」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重大概念,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中之重。

謝鋒週五(4月5日)就「新質生産力」和中國經濟形勢接受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高級外交政策記者湯姆·奧康納(Tom O’Connor)專訪,訪談内容當日在該周刊網站刊登。

謝鋒對奧康納解釋「新質生產力」內涵,他表示,這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概念。概括地說,就是透過創新主導,深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生產力,促進先進生產力,實現高品質發展。主要包括:一是推動「老」產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二是培育生物製造、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生命科學等「新」產業。第三是推動數位經濟成長,促進數位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數位產業群聚。預計中國數位經濟規模到2027年可望達到15.7兆美元。

他並表示,「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題中之義。中國政府去年下半年發布「外資24條」,60%的政策措施已經落地。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從2017年的93項縮減至目前的31項,今年也將進一步縮減。特別是,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將再無限制​​。就在上個月,中國又推出了第一份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接下來,我們也將擴大數位產品、電信、醫療等領域市場進入。

關於「新質生產力」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謝鋒說,中國近年來一直著力擴大內需。在中國這個超大規模市場裡,新質生產力如同催化劑正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釋放市場潛力。生產生活方式迅速向數位綠色轉型,將激發多樣化高端化消費新需求。

他說,想像一下,一個中等收入族群達4億但人均GDP剛超過1.2萬美元、居民消費佔GDP比重僅40%、消費結構仍有待升級的超大規模市場,已然為全球每年貢獻30%的經濟成長。未來,隨著中國14億多人共同分享高品質發展「紅利」,中等收入群體向8億人擴大,其釋放的市場潛力前景可期!

謝鋒表示,放眼世界,哪裡還能找到像中國這樣規模龐大、空間廣闊的價值窪地和投資高地?要知道,最近5年在華外商直接投資報酬率高達9%左右!

被問到「新質生產力」是否會發揮改善中美經貿關係的作用,他說,資本「用腳投票」。隨著新質生產力在中國加快形成和各項利好措施陸續出台,美等外國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家已敏銳感知這百年難得的歷史機遇,正聞風而動。

他舉Costco在中國大陸的第6家門市在深圳開業等多個案例後稱,開放應該雙向互惠,不是某個國家的「獨角戲」,而是各國的「大合唱」。中國對世界展開臂膀,其他國家也應該這麼做。以「小院高牆」制約知識、技術、人才和創新要素流動,以「脫鉤斷鍊」打壓別國具有競爭力的平台和產能,壟斷全球創新資源,勢必加劇技術鴻溝,阻礙世界發展。

奧康納提問謝鋒對中國經濟「見頂」論看法時,謝鋒表示,有些人指責中國產能過剩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這是一個偽命題。全球範圍來看,優質產能不是過剩,反而是嚴重不足。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能否從發展優質產能當中受益,是人類良知與能力的考驗。

他說,中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靠的是全球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創新優勢和過硬品質,絕非靠所謂補貼和保護。在中國營運的最大兩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特斯拉,一家是民營企業,另一家是美資企業。中國的綠色產能正有力協助開發中國家實現減碳目標、加速綠色轉型。

謝鋒說,光是中國企業在沙烏地阿拉伯建設的阿爾舒巴赫光電廠計畫就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2億噸,相當於植樹5.45億棵。如果包括新能源在內的中國優質產能有助於幫助國際社會加速實現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和氣候變遷《巴黎協定》,這不是一件大好事嗎?

他說,新質生產力是中國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不斷升級擴容的超大規模市場是中國經濟成長的堅實基礎,更是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歷史機會。

謝鋒表示,人們應該擔心的,不是中國經濟會不會「見頂」,而是自己會不會錯過新的巨大「中國機會」!不是中國經濟會不會「崩潰」,而是「脫鉤斷鍊」阻礙全球經濟復甦、地緣政治衝突顛覆持續八十多年的國際和平!

另外,謝鋒不點反駁正在大陸訪問的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對中國「產能過剩」的指控,他表示,有些人指責中國產能過剩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這是一個偽命題。全球範圍來看,優質產能不是過剩,反而是嚴重不足。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