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中國想要向前進 但習近平在億過往

《華爾街日報》(WSJ)週四(12月28日)發表長篇報導指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執政11年來,正在逐步恢復毛澤東時期的某些治理方式,這使得中國民眾不得不面對一個根植於過去、且未來更加不確定的現實。

這篇題為《中國想要向前進,但習近平在回憶往昔》(China wants to move ahead,but Xi Jinping is looking to the past)的報導,以1980年代源自台灣且紅遍中國的歌曲〈明天會更好〉為開頭,直指當今這首歌正在中國網路上再度流傳,原因是這首曾象徵著希望的歌曲現在成為了中國民眾對過去1980年代的懷舊之情。

報導直指,中共黨刊《求是》12月16日發表文章,稱呼習近平為「人民領袖」,這一稱號以往只用來稱呼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自鄧小平以下的歷屆中國領導人都認同市場力量、經濟增長和有限自由。相形之下,習近平卻將「國家安全」置於經濟之上,加強政府控制,把中共和他自己置於中國社會的核心地位。

曾激勵無數年輕人和企業家的繁榮中國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房價下跌、青年失業率創新高、民間投資縮水、金融系統債務纏身和通縮的威脅。此外,中國在外交和經濟上與西方的隔閡也越來越深。

曾在美國柯林頓(William Clinton)政府擔任高級外交官的謝淑麗(Susan Shirk)表示,習近平正在壓制中國民眾的活力和樂觀情緒」。在這種一人之治的體系裡,大家感到無力實現積極的變革。

在習近平2012年底上台前,中國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當時,企業家和畢業生積極尋求進入電商領域,外國人也紛至沓來。然而,隨著習近平上台後加強對民企的管控,人們對他的期待逐漸轉為失望。

報導提到,早在2017年,一名中國財經官員就曾憂心地透露,中共正在向企業施壓成立黨支部,以加強對企業事務的干預。而今,中共在企業中的影響無處不在,界線愈發模糊不清。這與改革開放時代,中國領導人推動「國退民進」的趨勢背道而馳。

以深圳為例,曾是改革開放的窗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當時的發展口號。但在習近平2020年對民企發起的監管行動後,深圳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辦公空間空置,股市市值縮水超過1兆美元,導致裁員和業務收縮。

報導還指出,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是中共對「國家主導型經濟」的表述方式。然而,此會議呼籲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這讓許多中國人憶起毛澤東時代的不良回憶。特別是對當時的官員如何在計劃經濟舉措失敗時掩蓋壞消息的記憶。

經濟學家警告,若習近平繼續維持現行政策,中國可能永遠無法躍升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更不用說超越美國。而對於普通中國民眾而言,他們更渴望的是能像美國人那樣,透過努力工作和銳意進取獲得成功。

而對許多普通中國人來說,能否超越美國並不重要。他們更渴望的是能像美國人那樣,透過努力工作和銳意進取獲得成功。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