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得主克魯曼:中國經濟會比日本更糟

中國國旗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週三(7月26日)在《紐約時報》刊登的文章中指出,中國經濟的未來道路不太可能會重蹈日本的覆轍,因為中國的情況「可能更糟」。

《紐約時報》中文網26日刊登由克魯曼撰文的「中國會重蹈日本的覆轍嗎」一文。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國目前面臨的一些問題和1990年代的日本有相似之處,像是經濟不平衡、消費需求不足、依賴房地產業的過度發展以及勞動適齡人口的減少。

因此,許多人擔心中國可能已經陷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這是一個讓新興經濟體停滯不前的問題。

克魯曼指出,1980年代末,日本經歷了巨大的股市和房地產泡沫,最終泡沫破裂。直到現在,日經平均指數仍遠低於1989年達到的峰值。當泡沫破裂時,留下的是陷入困境的銀行和堆積如山的企業債務,導致了一代人的經濟停滯。

克魯曼表示,日本相對衰落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人口。由於低生育率和不願接受移民,日本的勞動適齡人口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在迅速下降。

不過,他指出,考慮到日本的人口結構,日本的表現不算太差;日本也成功避免大規模失業。

克魯曼指出,他交談過的很多人說,日本社會比許多外人以為的要更有活力,更有文化創造力。在某些方面,日本與其說是一個警示故事,不如說是一種榜樣,即如何保持繁榮和社會穩定的同時,處理困難的人口結構問題。

至於中國,克魯曼反問,如果中國正走向經濟放緩,它能否複製日本的社會凝聚力?在不造成大規模痛苦或社會不穩定的情況下管理較低增長的能力。

克魯曼寫道:「我絕對不是中國問題專家,但是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特別是在一個不穩定的專制政權下,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嗎?請注意,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已經比日本高得多」。

克魯曼最後得出結論,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不太可能成為下一個日本,而現實情況可能會更加艱難。

辜朝明:中國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

中國疫後經濟復甦不佳,在一連串的低迷經濟數據公布後,引發各界廣泛討論。其中,發明「資產負債表衰退」一詞的日本野村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所持觀點近日在財經界備受討論。

《彭博》報導,辜朝明10多年前為了解釋日本在1990年代陷入經濟停滯的情況,而提出「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sheet recession)的概念。如今他在中國經濟當中見到相似情況。

辜朝明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就是消費者與企業「急於還債」,而非「借貸與投資」,這正是達到他所定義「資產負債表衰退」的一項重要環節,也是造成日本當年落入通貨緊縮,以及歐美走出2008年金融危機時復甦速度緩慢的一個關鍵因素。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