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Gideon Saar)週四(2月6日)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此舉被視為跟進盟友美國的立場。不過以國駁斥這一說法,強調無論美國退出與否,以國都只有「退出」這一答案。
綜合《路透社》等媒體報導,薩爾在致函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主席勞伯(Jorg Lauber)的信中寫下,「(以國)之所以做出這項決定,是因為人權理事會自2006年成立以來,一直對以國有持續不斷的結構性偏見。」
據了解,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頻繁批評以國在加薩戰爭中的行為是對人類的大規模屠戮,且嚴重程度已達「危害人類罪」。不僅如此,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從成立至今已通過100多項針對以國的「譴責決議」,超過針對伊朗、古巴、北韓和委內瑞拉的決議總和。
以國的決定招來部分人權專家批評,聯合國巴勒斯坦領土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阿爾巴尼斯(Francesca Albanese)表示,「這顯示以國驕傲自大,對於自身所為毫無自覺。他們自以為是,覺得自己無須承擔任何責任。」她並擔憂以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後,會加劇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種族滅絕」行動。
另外,阿爾巴尼斯也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接管加薩(Gaza)」說頗有微詞,認為川普正在破壞人權的基本原則。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色列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前2天,川普才剛正式簽署行政命令,下令美國停止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使得外界推測以國此舉是為跟進盟友腳步。針對這點,以國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梅隆表示,事前未與華府協調,且無論美國是否退出,以國有很高機率會做出相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