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本週一(2月3日)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政策,正在推動歐洲更積極地承擔自身安全與經濟安全的責任。
在馬克龍發表此番言論之際,歐盟27國領袖正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和英國首相史塔默(Keir Starmer)聚首布魯塞爾舉行多場非正式會議。
根據《路透社》報導,馬克龍在布魯塞爾表示,新冠疫情與俄烏戰爭讓歐洲意識到加強戰略自主的重要性。他強調,川普政府的政策選擇促使歐洲更加團結,並推動集體安全議題,特別是在軍事防禦與經濟自主方面。
馬克龍指出,這意味著歐盟應促進自身的國防工業,並增加對歐洲武器的採購,而非過度依賴美國的軍事裝備。這與法國一向主張的「戰略自主」立場一致。然而,部分歐盟領導人則主張繼續維持與美國及北約(NATO)的緊密夥伴關係。
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強調,北約與美歐防務合作仍是波蘭的首要任務,他表示:「安全是我們的優先事項,與美國、加拿大和挪威的防衛合作必須維持在最重要的位置。」
比利時新任總理德韋弗(Bart De Wever)則認為,歐洲長期以來在國防領域「有些懶惰」,但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侵略行為已迫使歐洲重新思考防衛戰略。
川普關稅政策 重塑歐美政治版圖?
除了國防議題,美歐貿易關係也是本次會議的焦點。川普近日宣布,將對來自歐盟的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此舉引發歐盟領導人強烈反彈,部分國家甚至警告可能採取報復措施。
英國《觀察家報》報導,馬克龍在布魯塞爾強調,「如果我們的商業利益受到攻擊,歐洲作為一個真正的強大實體,將不得不做出反應,以捍衛自身利益。」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則認為,歐盟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應對美國的貿易措施,但仍應尋求合作。他表示:「我們的目標應該是避免衝突,而非挑起貿易戰。」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進一步指出:「貿易戰不會有贏家,歐洲與美國需要彼此。」但她也暗示,歐盟正在評估對應措施,以防川普政府的政策損害歐洲經濟。
丹麥總理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則明確表示,哥本哈根通常「永遠不會支持與盟友爭鬥」,但如果美國對歐盟施加嚴苛關稅,「我們需要強有力的集體回應」。
歐洲如何達成國防自主?各國仍無共識
除了應對貿易挑戰,歐盟27國領導人還就如何提升軍事能力、資金來源及合作方式展開討論。目前,波羅的海國家與法國主張透過歐盟聯合借款資助國防計畫,但德國與荷蘭則持反對意見。
部分外交官認為,折衷方案可能是透過借貸籌資,但不直接提供國防計畫的補助資金。歐洲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Antonio Costa)指出,此次會議旨在進行開放性討論,而非做出正式決定。
根據歐盟統計,2023年歐盟國防開支約佔GDP的1.9%,達 3,260億歐元(約3,344.8億美元),比2021年成長30%。然而,川普曾表示,北約歐洲成員國應該將國防支出提升至 GDP的5%,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約國家均未達到此標準。
此次會議的結論將影響未來歐美關係與歐洲軍事戰略的走向。隨著美國可能進一步採取貿易保護措施,歐盟在防衛與經濟上的自主性將成為未來政策制定的核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