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棲息地遭破壞 十種動物2050年恐面臨滅絕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倫敦動物學會(ZSL)10月10日共同發布的《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顯示,1970至2020年間,野生動物的數量減少 73%,且目前有逾 4.1 萬種動物面臨滅絕威脅。

為了預測哪些動物可能在2050年消失,英媒《Daily Star》交由谷歌(Google)人工智慧(AI)助手Gemini分析,並列出下列10種動物。

北極熊
全球暖化導致北極的冰川快速融化,間接影響北極熊抓捕食物的範圍,預料2050年將會滅絕。

西部大猩猩
隨著棲息地的樹木不斷遭砍伐,以及時常面對人類、花豹,甚至是伊波拉病毒屬(Ebolavirus)的攻擊,西部大猩猩數量不斷減少,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牠們列為「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意味著西部大猩猩隨時都有可能滅絕。

蘇門答臘虎
同樣是遇到棲息地遭砍伐、及面臨人類盜獵問題的蘇門答臘虎,目前野生個體數量約剩下400至500隻。IUCN已將蘇門答臘虎列為「極危物種」。

加灣鼠海豚
加灣鼠海豚又稱「小頭鼠海豚」。由於個頭較小,時常被困在流刺網(gillnetting)中。IUCN早在1996年就被列為「極危物種」,且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目前僅剩10隻加灣鼠海豚。

皇帝企鵝
全球暖化、海冰消融以及企鵝主要食物磷蝦急劇減少等原因,都使得皇帝企鵝黎滅絕越來越近。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FWS)在2022年10月將皇帝企鵝納入《瀕臨滅絕物種保護法》保護名單;IUCN則將牠們列為「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

北極海鸚
北極海鸚的主要食物為沙鰻,但隨著沙鰻的棲息地逐漸向北邊較寒冷的水域移動後,北極海鸚普遍出現飢餓情況,族群數量也因此減少。

紐西蘭鴞鸚鵡
身為世界上唯一一種無飛行能力的夜行性鸚鵡,紐西蘭鴞鸚鵡時常面臨掠食者的攻擊,導致數量不斷減少。為了保護瀕臨絕種的紐西蘭鴞鸚鵡,紐西蘭政府自1995年展開復育計畫,迄今至少有200隻紐西蘭鴞鸚鵡。然而,儘管復育計畫發展不錯,IUCN仍將牠們列為「極危物種」。

加拉巴哥象龜
加拉巴哥象龜是現存體性最大的陸龜之一。18、19世紀,捕鯨者及海盜經常捕捉象龜作為在船上的糧食,加上現在有許多外來種入侵棲息地,加拉巴哥象龜的數量銳減。IUCN將牠們列為「易危物種」(Vulnerable species)。

科摩多巨蜥
科摩多巨蜥俗稱科摩多龍,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蜥蜴。由於海平面不斷上升,科摩多巨蜥的自然棲息地正在縮小,IUCN將牠們的受滅絕威脅的程度從「易危物種」上升至「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

巴拿馬金蛙
巴拿馬金蛙為巴拿馬的特有種,被發現時已接近滅絕,IUCN將牠們列為「極危物種」。據了解,普遍認為棲息地喪失及傳播於兩棲類動物之間的「壺菌病」是造成巴拿馬金蛙數量減少的原因。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