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破解恆星成長之謎 揭示原恆星盤「打噴嚏」現象

silhouette photography of person

來自日本福岡的九州大學研究小組,近日在探索宇宙奧秘中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發現在恆星形成的關鍵初期,即將成為恆星的原恆星盤會釋放出由塵埃、氣體和電磁能量組成的羽流,這一過程極其類似於人類的「打噴嚏」,有助於原恆星盤排除過量的磁力,確保恒星能夠正常成長。

從太陽到遙遠星系中的恆星,它們均源於龐大的氣體與塵埃集合體,即所謂的「恆星育嬰室」。這些宇宙塵埃與氣體經過漫長的時間凝結,最終形成了恆星的核心與圍繞其的原恆星盤。

九州大學理學院德田一樹教授,這項研究的首席作者,指出原恆星盤中瀰漫的磁場若全部保留,將形成過強的磁場力量,這將嚴重阻礙恆星的正常發育。因此,透過某種未知的機制排除這些多餘的磁力顯得尤為關鍵。

為進一步解開此一天文之謎,研究團隊運用了設置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地球表面最大的電波望遠鏡——阿爾瑪射電望遠鏡(ALMA),觀測位於地球約450光年的恆星搖籃MC 27。

深入分析後,團隊驚喜發現原恆星盤周圍數個天文單位處,存在著前所未見的「刺狀」結構,這些結構被證實為由於含有不同密度的氣體與不穩定磁場的相互作用而排出的磁力,這一過程被形象地稱為恆星寶寶的「打噴嚏」。

德田一樹教授強調,這一發現對於深入理解恆星與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具有重大意義。該研究的成果已於4月11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預計將對未來的天體物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此項研究不僅豐富了我們對宇宙奧秘的認知,也為未來相關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