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塞拜然於9月19日以「反恐行動」名義,對大批亞美尼亞裔居住的納卡地區發動攻擊,雖然雙方很快在開戰後24小時內達成停火協議,但亞美尼亞不滿盟友俄羅斯拒絕出手相助,導致兩國的外交關係生變。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納卡區遭到攻擊後,俄羅斯拒絕介入該起攻擊事件,引發亞美尼亞當局不滿。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Nikol Pashinyan)9月24日暗示,將改變依賴俄國的外交路線,甚至靠慮加入對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下達通緝令的國際刑事法院(ICC)。
據悉,亞美尼亞是「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成員,該組織由亞美尼亞等6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並由俄羅斯主導。該組織承諾保護受到攻擊的成員國,俄國也在亞美尼亞境內設有軍事基地,負責防禦亞美尼亞與土耳其和伊朗的邊界。
俄羅斯也曾表示,若亞塞拜然決定透過武力恢復納卡區,俄方將基於條約義務,介入武裝衝突。但在2020年的一次衝突中,普京聲稱俄國只會在亞美尼亞本土遭受攻擊時出兵相助。此次俄羅斯也拒絕向亞美尼亞提供援助,引發亞美尼亞國內掀起抗議俄國的示威活動。
報導指出,帕希尼揚在全國電視演說中表示,「考量到保護我國安全及亞美尼亞的國家利益,亞美尼亞當前參與的『外部安全體系』沒有效果。」他並補充,亞美尼亞應該批准成立國際刑事法院的《羅馬規約》。
帕希尼揚強調,亞美尼亞從未違背盟國義務,也從未背叛盟友,但亞塞拜然攻擊納卡區的事件暴露該國的脆弱。他也曾批評莫斯科當局未告知他亞塞拜然的計畫,俄國甚至有評論家嘲笑亞美尼亞無法保護境外同胞,相關事件都加深了亞美尼亞與俄羅斯之間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