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5種正確喝水方式! 醫師說這樣喝更健康

水對身體健康很重要,當體內水分充足時,可以降低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也能潤滑關節、修護皮膚,以及平衡體內電解質,讓身體的各個器官、組織流暢運作。不過,除了喝足水分之外,用正確的方式喝水更為關鍵。台灣自律神經失調專家郭育祥醫生提出5個喝水方式,能改變身體機能、喝的更健康:

一、起床先喝 300cc 的水

睡眠過程中,人類仍然會失去水分。因此,起床後喝水能幫身體解渴,也能穩定血壓、刺激腸胃蠕動。不過, 郭育祥醫生提醒,喝 300cc 就夠了,不需一次攝取過多水分。

二、別喝過量的水

「沒事多喝水」真的好嗎?郭育祥醫生表示,每人每天需攝取的水量以體重 90 公斤為界,90 公斤以上的人每天需喝 3000cc 的水協助代謝;90 公斤以下的人,則建議每天攝取 2000cc 的水量即可。

根據澳洲蒙那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核磁共振研究學家法雷爾(Michael Farrell)的說法,過度飲用水後,會使身體處於水中毒或低鈉血症的危險中,當血液中的鈉含量變得異常低時,則可能引起嗜睡、噁心,甚至昏迷等症狀。

三、飯前和飯後都要喝水

飯前半小時可以先喝 1000cc 的水,水分被充分吸收形成胃液後,就會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且因喝水而增加的飽足感,也會減少進食量,達到減肥效果。

飯後兩小時再喝 300cc 的水,促進飽足激素的分泌,增強腸道消化機能。

四、睡前一小時不喝水

睡前喝太多水除了容易導致隔天水腫之外,也可能造成半夜起床跑廁所,影響睡眠品質。

五、量少多次

如果一次喝入大量的水,腎臟會接受到「進水太多」的訊號,加速排尿的速度,導致喝下去的水還沒被吸收就先流失。郭育祥醫生建議,一次喝水不要超過 100cc、一小時內飲水不超過 1000cc。

郭育祥醫生另外也提醒,因壓力而引起肥胖者,喝水時盡量配合呼吸節奏。他表示,這樣可以讓水分慢慢進入身體、吸收較好,也對穩定情緒、平撫壓力、控制食慾,以及自律神經的調節有幫助。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