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春吃“芽” 夏吃“葉” 秋吃“果” 冬要吃什麼?

俗話說“春吃芽,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這是老祖宗口口相傳保留下來的飲食文化,從養生的角度來看也有一定的道理,體現了順應四時而食 的理念。

為什麼冬天要多吃根莖類蔬菜
  《黃帝內經》認為人理應「與天地如一,得以之情,以知生死」。 人生於天地之間,想要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安度一生,就要順應自然規律的改變。

一年之中,四季交替,氣候變遷遵循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規律,自然界萬物也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如一年里大多數植物應四季都會經歷 春芽、夏葉、秋果、冬根的變化,故民間自古就有「春吃芽,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這一順應四時而食的飲食習慣。

 冬吃根,一方面是擇鮮而食,冬天有許多根菜上市,如山藥、蘿蔔、蓮藕、冬筍、芋頭、紅薯等當季蔬菜。 另一方面,冬天,陽氣收斂,陰氣升發,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處於較低水平,營養物質不易流失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故此時進補,更容易藏住。

  「冬藏」以蓄積能量,有利於來年的更好地生髮,而根部是植物在冬季儲藏能量最多的部位,故冬吃根,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可以有助人體的封藏。

  現在正是冬藏的季節,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種適合冬天吃的「根菜」。

  山藥性平,味甘,歸脾、肺、腎經,能健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山藥最突出的功效還是滋補脾陰,正如張錫純所說:「(山藥)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可以治療一切陰分虧虛之證」。

正所謂瘦人多火,瘦弱之人多夾陰虛內熱,秋冬進補不妨多吃山藥,《本草求真》:「山藥,本屬食物,古人用入湯劑,謂其補脾氣氣除熱 。然氣雖溫而卻平,為補脾肺之陰,是以能潤皮毛、長肌肉」。

此外,山藥還能補腎澀精,《本草經讀》中說:「山藥,能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因此,山藥對於一些夜尿繁多、頻尿、男子 遺精等症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蓮子枸杞山藥粥

  材料:蓮子肉(去皮,去心)20克,懷山藥30克(藥局買乾品),枸杞子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分別將上述材料洗淨瀝乾後,加水適量,文火煎煮至稀稠粥狀,即可食用。 或先煎蓮子、山藥、枸杞兩次,濾出藥液,以藥液代替水與米同煮成粥食用。

  功效:補腎固精。 腎虛體虧,腰膝酸軟、神疲乏力、多尿甚則遺尿、遺精、眼目昏花者可長期服用。

芋頭性平,味辛、甘,歸胃經,具有健脾補虛,寬腸通便,消腫散結的功效,用治脾胃虛弱、納少乏力、便秘、消渴、瘰癧、腹中 癖塊、腫毒等。 直接搗敷外用還可治療贅疣、雞眼、疥癬、燙火傷等肌肉表疾病。

  需注意的是,芋頭多吃容易腹脹腹瀉,且不能生吃,否則易過敏。

  芋頭花生排骨粥

  材料:芋頭150克,花生仁50克,排骨200克,粳米100克。

做法:芋頭去皮切丁,花生仁泡發,排骨剁成小塊備用;鍋中加粳米和適量水,大火燒開;加排骨和芋頭,繼續煮30分鐘;關火,加適量食鹽調味, 出鍋。

  功效:健脾通便。 芋頭有健脾補虛,寬腸通便的作用。 搭配補脾氣、潤肺滑腸的花生仁,兩者搭配,適合氣血或氣陰不足而便秘者食用。

  適合人群:適合氣血不足的便秘者,常見排便費力不暢,疲倦乏力,懶言少語,食慾不振,舌淡,脈弱等。

俗話說得好「夏採蓮子冬挖藕」,如今我們一年四季幾乎都可以吃到蓮藕,但秋冬季節的蓮藕產量高、品質好,口感更加軟糯,口味更加鮮美,實屬冬日里的 一道清新風味。

  《中華本草》記載:藕,性味甘、寒;歸心、脾、胃、肝、肺經,能清熱生津,涼血,散瘀,止血。

  蓮藕生食如榨汁可清熱生津滋陰,有利於改善冬日容易出現的口渴、咽乾、皮膚乾燥、便秘等,加入鮮梨汁、甘蔗汁或蜂蜜混合飲用,效果更佳。

蓮藕熟食可健脾消食補心血,因此脾胃虛弱、心脾兩虛、脾虛食滯的朋友,尤其是冬天虛不受補或因冬日蕭條之景而感惆悵的朋友,可以經常食用煮熟的藕 或熬濃藕湯飲用,可以起到健脾消食,養血補心的功效。

  黨參蓮藕排骨湯

  材料:黨參20克,蓮藕500克,去核紅棗4粒,排骨300克,生薑3片。

  做法:1.蓮藕洗淨去皮,切片待用;2.排骨焯水待用;3.加入適量清水,把所有材料放進鍋中大火燒開,中火熬煮1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益氣養血。 適合氣血不足者,常見臉色萎黃、唇色淡白、疲倦乏力、手足不溫、月經量少、舌淡紅、苔薄白等。

  白蘿蔔性涼味甘辛,但生吃、熟吃著重的功效不同。

《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蘿蔔「生者辛、甘、涼,潤肺化痰,祛風滌熱。熟者下氣和中,補脾運食,生津液,禦風寒,已帶濁, 澤肥養血」。

  白蘿蔔生吃能生津潤肺、清熱排毒,秋冬嗓子疼痛、扁桃體發炎的情況,喝生蘿蔔榨汁能緩解不適。

白蘿蔔熟食有下氣消食、化痰導滯的功效,可緩解脾胃虛弱導致的虛性腹脹、吃多了引起的食積腹脹、胃腸動力不足引起的便秘腹脹、受寒引起的寒性腹脹以及 痰多咳嗽。

  蘿蔔鯽魚湯

  材質:白蘿蔔500公克、陳皮5克、薑5片、鯽魚1條(約500公克)

  做法:1、用鍋把已清除內臟的鯽魚兩面煎香,備用;2、白蘿蔔去皮切成細塊;3、在鍋中放入適量清水,放入所有材料熬1小時左右,飲用。 若家中有老人孩子,可把鯽魚放入煲湯袋中熬煮,以防誤食魚刺。

  功效:健脾理氣、祛濕開胃。 適合脾虛濕困者,常見脘腹脹滿、胃納一般、口黏口甜、大便溏爛、舌淡有齒印、苔白膩者。

馬鈴薯的營養價值很高,是營養師青睞的蔬菜明星,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以及礦物質,優質澱粉含量約為16.5%,還含有大量木質素等,被譽為人類的“ 第二麵包」。

  中醫認為,馬鈴薯性平,味甘,具有和胃健中、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用於大便不通。 馬鈴薯還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取適量磨汁塗抹外用,還可用於腮腺炎、癰腫、濕疹、燙傷等。

  要注意,發芽的馬鈴薯不能吃,容易中毒。

  馬鈴薯燉雞湯

  材質:馬鈴薯200公克,三黃雞1隻,薑3片。

  做法:馬鈴薯洗淨後去皮切塊。 三黃雞汆燙後和薑片一同放入鍋中油爆炒,加入馬鈴薯和適量的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煮30分鐘左右,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通便。 適合脾胃虛弱、大便不通者,常見疲倦疲倦、胃口不佳、大便乾結、排便不暢者。

  冬筍,是許多人都熟悉的一道冬令美味。 眼下,又到了吃冬筍的好時節,吃筍,就不得不提它的「三美」:

  ✦「顏值」美-剛挖出來的新鮮冬筍,剝開金筍衣,可見筍肉潔白如玉、光潤肥壯,宛如出水芙蓉。

  ✦味道美-新鮮的冬筍切成細絲和肉同炒,柔嫩爽口,味道鮮美。

  ✦營養美-冬筍味甘、性微寒,歸胃、肺經,具有滋陰涼血、開胃健脾、寬腸利膈、和中潤腸、清熱化痰、養肝明目等功效。

  在營養學家眼裡,冬筍還具備三低一高的營養特點,即:低熱量、低脂肪、低糖、高膳食纖維。 因此,常吃冬筍,對減少肥胖相關疾病(如高血壓病、高血糖、高血脂等)的發生率有很大好處。 此外,多吃冬筍還能預防便秘和結腸癌的發生,實為飽腹、養生的食療佳品。

  素筍湯

  材料:冬筍200克,鮮湯250克,香菜梗、水發黑木耳、蔥薑汁、精鹽、味精、麻油各適量。

  做法:先將冬筍去皮洗淨,切成長8厘米、寬1厘米的薄片,放沸水中略燙撈出,放涼水中過涼後撈出控水。 黑木耳擇成小朵,香菜梗洗淨後切成3公分長的段。 炒鍋上旺火,放入鮮湯,加入蔥薑汁、精鹽、味精,再放入竹筍片、黑木耳片,待湯煮沸時,用後勺撇去浮沫,放入香菜梗,淋上麻油攪拌後盛入碗中。

  冬筍有很好的保健效果,以下這些做法,還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健康小問題:

  ✦胃熱煩渴:竹筍200克,加少許鹽,煮爛食,每日2次。

  ✦小兒麻疹、風疹或水痘初起:鮮竹筍200克,鯽魚250克,同煮湯食,每日1次。

  ✦小兒痰熱驚癇、發熱頭痛:鮮竹筍150克切成薄片,放入開水中略煮片刻,撈起放入清水浸泡,再用植物油爆炒,加鹽適量作菜食用。

  ✦肺熱咳嗽:鮮竹筍250克,老鴨肉250克,同煮熟,調味佐膳。

  ✦久瀉久痢脫肛:鮮竹筍20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每日2次。

  ✦熱痰咳嗽、胸膈不利:竹筍150克,煮熟,加生薑、醋適量拌食,每日2次。

  ✦陰虛血虧、二便不通:竹筍25~50克,瘦豬肉100克,共煮爛,加少許調味料食之,每日1~2次。

  ✦腹水或浮腫:蟲蛀竹筍10克,陳葫蘆10克,冬瓜皮60克,水煎服食,每日2次。

  ✦脘腹脹氣、妊娠眩暈:竹筍清炒食用。

  ✦醉酒:竹筍60克,水煎代茶飲。

  地瓜,又有地瓜、番薯、白薯、甘藷等名稱。 紅薯是一種高產量且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它不僅在我國種植和食用很廣泛,而且在世界上是被公認的價廉味美、糧菜兼用、老少皆宜的長壽食品。

  中醫認為,地瓜性平,味甘,歸脾、胃、大腸、腎經。 《本草綱目》稱:「(地瓜)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紅薯具有補中和血,健脾益胃,寬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脾虛氣弱,大便秘結,少氣乏力。 生吃可以生津止渴,還可用於口渴吞嚥。

  需注意的是空腹吃地瓜易燒心,吃多易腹脹,腹瀉者食用後易加重。 地瓜忌與柿子同吃,因為容易形成胃結石。

  地瓜生薑湯

  材料:地瓜250公克,薑3片,冰糖適量。

  做法:地瓜洗淨後去皮切塊,生薑切片;以上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加入適量的冰糖後即可飲用。

  功效:潤腸通便。

  適合人群:大便不通者,常見大便乾結,排便困難,面色少華,口唇色淡,疲倦乏力者。

  地瓜有健脾養胃、潤腸通便的作用。 搭配溫中散寒的生薑,味甘中帶辛,起到辛開散結、潤腸通便的作用,就像《綱目拾遺》裡說的:「煮時加生薑一片,調中與薑棗 同功。」這樣一碗暖身甜湯,適合體質虛弱而大便不通的人食用。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