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不論是在運動、工作、讀書或是通勤時,都喜歡帶著耳機聽音樂或是播客(podcast)。不過,長期帶著耳機恐怕會對聽力帶來不小的傷害,若不注意耳機的正確使用發法,恐怕會帶來嚴重後果。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就有研究指出,全球超過半數的年輕人耳機使用習慣不佳,恐怕有高達11億的年輕人口將因此增加聽損風險。世衛也估計,聽損人口還將隨著電子行動裝置的普及繼續上升。截至2022年,全球已有大約4.3億人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聽損。
根據英國醫學期刊《全球健康》先前刊登的研究也顯示,在對超過1.9萬名12~34歲青年的資訊分析後發現,大約每4人就有1人戴耳機或用其他個人裝置聽音樂時的音量過大。
如何正確使用耳機?
耳機是以更加貼近、更集中的方式將聲音傳送給耳朵,因此若沒有注意音量大小或使用時間過長,都會傷害到聽覺神經。且聽力受損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慢慢發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聽力已嚴重受損,因次平時就一定要維持正確的耳機使用習慣。
- 時間限制
長時間的聲音刺激會導致耳朵無法休息,因此每天的耳機使用時間應該盡量限制在一小時內,且最好每20分鐘就休息一次。必須要注意的是,音量開得越大,耳朵的接觸時間及容許時間就會降低,若聲音開得較大,更需要經常讓耳朵休息。
- 吵雜環境與播放音量
專家建議,使用耳機時應該將音量控制在撥放器最大音量的60 %以下,避免聲音過大傷害內耳細胞和聽覺神經。如果在通勤中等環境非常嘈雜的環境下則最好不要聽耳機,因為為了聽清楚聲音,可能會不自覺的將音量開導過大,造成耳朵負擔過重。
- 善用耳機音量監測APP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有許多應用程式可以協助監測耳機音量,或是在聲音分貝過大時提醒用戶,民眾可多加利用相關功能,監測自己的耳機使用情況。
聽損症狀
聽力損失經常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常見的明顯症狀包括聽到的聲音失真或比較低沉、越來越難以聽清他人說話、使用電子設備時音量越開越大。且不論是孩童或成人,聽力受損都有可能影響學業或工作表現,嚴重者甚至可能增加失智症等認知障礙的風險。
其實,除了耳機,都市生活環境中也有許多場所的噪音過大,可能對耳朵帶來負擔,包括地鐵及火車、抽油煙機及吸塵器等等家電、通勤車陣、演唱會等,民眾應避免長期暴露在高噪音的環境,必要時可以使用耳塞阻絕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