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食品過度加工 易患癌、恐變笨

民眾生活型態愈來愈匆忙,外出用餐更讓人體攝取不少「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又簡稱UPF)。研究表明,食用過多的「超加工食品」不僅可能導致肥胖與慢性病,甚至影響腦部及導致「認知下降」。科學家也建議​​民眾盡量選擇未加工,或是最低限度加工的「原型食物」。

何謂超加工食品?

首先「超加工食品」與一般常見「加工食品」有何區別,哈佛大學醫學院出版物《哈佛健康出版社》表示,加工流程會改變食物的自然狀態,基本上透過添加鹽、油、糖或其他物質而製成,如魚罐頭、蔬菜罐頭、新鮮麵包等。大多數加工食品含有兩種或三種成分。

而「超加工食物」則可能添加了更多成分,例如糖、鹽、油類或防腐劑。超加工食品主要由從食品中提取的物質製成,例如澱粉、添加糖和氫化脂肪。其可能還含有添加劑,如人造色素、香料或穩定劑。如冷凍食品、無酒精飲料、熱狗、速食、包裝餅乾、蛋糕等皆屬於此類。

患癌、變笨風險增加
2023年3月初,一篇發布在期刊《柳葉刀:行星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上、由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發表的文章顯示,用等量的最低限度加工食品和飲料取代加工和「超加工」食品和飲料,可能會降低各種癌症的風險,特別是頭頸癌、食道鱗狀細胞癌、結腸癌、直腸癌、肝細胞癌和絕經後乳腺癌。也就是說,食用加工和「超加工」食品,罹癌風險會有所增加。

此外,過量的超加工食品不僅與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高死亡率之間存在聯繫,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期刊《Neurology》2022年就曾指出,食用過多的「超加工食品」,對人的大腦有影響,恐怕有癡呆或認知障礙等風險。

如何預防
研究學者建議,日常飲食中盡量選擇未加工或最低限度加工的「原型食物」,包括紅蘿蔔、蘋果、生雞肉、甜瓜與未經處理的無鹽堅果等。這些食物能保存完整的營養素,透過乾燥、壓碎、烘烤、煮沸、冷凍或殺菌等烹調方式保存食物的營養成分,並使其適合儲存和安全食用。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猜你喜歡